P1360072  

台北當代藝術館--http://www.mocataipei.org.tw/index.php

當代藝術館0803

照片裡的就這次展覽的門票,很特別吧~8月初去館內三個展+館外二個展 門票50元,比健達出奇蛋還神奇  ,本來是被歡迎來我家-蓋瑞‧貝斯曼展吸引去看,結果每個展都很吸引人,為什麼呢?讓我們看下去

每天有導覽時段,假日有專家導覽,可以借導覽機但數量有限,沒借到導覽機牆上都有QR碼刷一下就能聽語音導覽,這些通通免費,覺得刷QR碼很累直接買本導覽手冊30元。(下面作品文字介紹來自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

當代藝術館0803

看到這張海報就覺得非常有興趣,作品充滿台灣味

黃步青,1948年出生於鹿港,1987年法國巴黎大學造型藝術碩士畢業,現居於台南,除了專事創作,也在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任教至今【門外家園:荒蕪的邊緣】—黃步青個展,選集了黃步青三十四件複合媒材及裝置作品,透過四個主題面向,呈現出藝術家對於大地自然、鄉土家園、環境景觀、社會文明的觀照和書寫。藉以探討面對時代轉換與環境變化下,創作者如何寄託個人的生命情感,藝術又何以蓄積社會的人文厚度。

當代藝術館0803

第一件作品在門口 〈雙凝〉Gaze

〈雙凝〉是黃步青歷年來最大型的空間裝置作品,2012年奧運開幕期間,曾應邀於英國倫敦西敏寺大學展出,並得到國際媒體的報導及當地民眾的喜愛;本次展出的是黃步青針對當代館廣場空間特性,全新打造的戶外版本。取之於鄉野大地、寫照了卑微而強韌之生命力的蒺藜草種籽,是黃步青多年來常用的創作材料之一,大畫布上黏繪出的藝術家夫婦面像,呈現了兩人隔空凝神對視,而透過無數情絲和點點苦語,相互連繫串聯的一種特殊語境。設置於空間正中的一座時光長橋,引導觀眾通行其間,體驗與兩端男女主角分別對望、被左右投來的千絲萬縷同時聚射包圍的超級視覺張力,或想像自身成為串接天人相隔間隙的第三媒介。誠如詩人紀伯倫名言:「記憶是一種相聚的方式。」,黃步青營造了一種讓記憶迴返的空間語境,以此連結他與亡妻、乃至世間所有戀人的心靈絮語

當代藝術館0803

〈思空非想〉Emptiness and Non-thought

作品〈思空非想〉以潔白的彈性布料和拉塑手法,形成不規則乳凸的懸吊宏鐘造型,同時建構了一個可讓人體驗的內部空間。藝術家的妻子李錦繡,生前以毛筆在布蓬內合作寫下《道德經》,隱喻了修身、修心及通悟等皆是有關內心冥想、自我對話導向的。此作邀引觀眾從造型觀賞延伸到空間觀想,進入作品之中,人們可以或坐或臥,可以冥想、沉思,在這小小乾坤中獲取心靈上的短暫安寧,也可以靜心閱讀四周老子經文,藉此消除世俗生活的緊張與煩慮;或從這一切當中,直覺體驗藝術家對於情感經驗、精神空間與藝術想像的轉換與呈現

當代藝術館0803

【寄語大海】

黃步青自言:「大海是我幼年生活的背景,記憶中多少美麗、悲傷、哀痛、偏遠的家鄉、荒涼海邊特有的景物也隱隱地塑造了我的性格。返國後作品中所使用的木頭、屍骨、瓶罐、及大多數廢棄物,其實都來自海邊,全部受過海水的洗禮,可嗅到海的特殊氣味呢。」

當代藝術館0803

〈消失的記憶〉Vanishing Memories

框是抽屜,框裡是眷村照片

以枯乾的樹幹為垂直軸,以內部繪有藍天大海的抽屜為水平軸,加上動物骨頭、海螺、燈具、油壺、水管等的圓形組合,仿若時鐘的一種視覺造型,也寫照了藝術家從潮汐與潮落的海邊,所感受到的時間意象、自然循環和生命情境。自然與人造物的利用,呈現了一種勢均力敵的交錯組合,但不知這兩類之間,可以永續和諧運轉,或終將陷入矛盾衝突與停擺結局。

當代藝術館0803

當代藝術館0803

〈寄語大海〉Message to the Ocean

此作中的三張書信,用蒺藜草種籽在畫布上黏繪而成,遠觀如手稿文字,近看又彷彿盲人點字,可視為一種秘密情書,黃步青以此具象化了他對於妻子的濃濃思念。他憶往情深地說道:「我常在黃昏時,與太太在海邊一起收集拾得物,時常不經意地被蒺藜草扎到,小種子伴隨我的褲管一起被帶了回來。蒺藜草種籽就這樣闖入了我的生命,也成為我與太太之間的回憶。」

當代藝術館0803

〈濱海巡防〉Coastal Cruise

海邊撿拾的漂流木,製作成類似航船舵輪,又彷彿輕航機之螺旋槳葉的造型;在槳葉空隙之間特意填充的是,他從佈滿漂流物的幾個海灘所拍攝的大場景照片。照片中的景物清晰而雜亂,背景的海面和地平線,隨著槳葉的指向而旋轉變動,整體看去,螺旋槳葉所代表的人類文明和前進的力量,卻彷彿正在慢慢絞碎大地,正在製造各種傷痕景觀,乃至令人暈眩的災難現場。這種「物/象」的微型組合,具現了藝術家回國以來,以創作關照鄉土家園,書寫人文情懷的觀念和行動

當代藝術館0803

藍色記憶

當代藝術館0803

〈粉紅床〉Pink Bed

此作是妻子李錦繡過世後,黃步青寄情懷想亡妻之作,圖像構成和媒材運用大致分成上下/前後兩個區塊,底層是粉紅色木床和布上裸女畫像的一種具象組合,在這上方,則是以緊繃的薄紗和平均分佈的相思豆所構成的一種抽象表層。床單上頭,以蒺藜草種籽黏繪而成的裸體女像,除了讓人聯想到大地之母生命繁衍的傳說,也隱喻了夫婦之間愛慾浪漫的互動。黃步青髮妻李錦繡在生之時,兩人經常連袂到鄉野中巡訪大地,一同蒐集創作用的自然媒材;家居生活裡,兩人各自忙於工作和藝術創作,但也不斷相互激勵合作。慟失愛妻的黃步青,透過緊繃的紗布和民間寓意婚嫁、愛情、求子…的相思豆,表達了對於往日夫妻共同奮鬥及甜蜜記憶的深情懷想

 

當代藝術館0803 

當代藝術館0803

飛行慾望

當代藝術館0803

〈鐵馬的記憶〉Memory of Bicycle

黃步青對鐵馬(腳踏車)一向懷有特殊情感,〈鐵馬的記憶〉即是他用來抒寫父親形象記憶之作。黃步青回憶道:「八七水災造成家道中落,生活因此有了很大的改變,父親必須每天早起,凌晨三點鐘騎車去批菜給母親販賣;而我也無法再搭客運,只能改騎鐵馬上學。」此作以報廢的腳踏車骨架、輪框和斜倚在牆面的鏽鐵柱、鐵板,加上色彩亮麗的一顆塑膠浮球,形成輕盈線性的抽象組合,以一種微型紀念碑的樣態,串起了父子共度時艱的歲月生活,也註記了藝術家緬懷父親的情感記憶

當代藝術館0803

〈蝶〉Butterfly

斜斜擺置的脊椎骨架中,又透過細棉線拉張出寬闊透明的雙翼,除了賦予原本殘廢感的物件一種滑行、飛翔的動感,隱約也可以關聯到莊周夢蝶之類的幻想或禪意

當代藝術館0803

訴說

黃金海岸撿拾的廢棄物做成的男女形象,隱喻了戀愛中的男男女女,透過一對鶯歌鳥傳遞了情人之間的耳邊絮語。

當代藝術館0803

是真的鶯歌鳥,現場不停的啾啾叫,是訴說著什麼呢?

當代藝術館0803

〈生之海〉The Ocean of Life

枯乾的樹幹為垂直軸,以內部繪有藍天大海的抽屜為水平軸,加上動物骨頭、海螺、燈具、油壺、水管等的圓形組合,仿若時鐘的一種視覺造型,也寫照了藝術家從潮汐與潮落的海邊,所感受到的時間意象、自然循環和生命情境。自然與人造物的利用,呈現了一種勢均力敵的交錯組合,但不知這兩類之間,可以永續和諧運轉,或終將陷入矛盾衝突與停擺結局

當代藝術館0803

航行

展覽結束最後有訪問+參觀作者家的影片,創作來源都是來自海邊撿拾自然物、文明廢棄物,最動人是他對亡妻、家人的愛,很喜歡他的作品中充滿生命力、對大自然的熱愛

 

【寄語大海】系列,回溯到孩提時代的情感記憶,抒發了藝術家對於大海的無邊想像,也可視為黃步青轉譯生命與死亡的能量場域。

【土地關懷】系列,藝術家巧妙地結合異質媒材,賦予物件嶄新的視覺語彙之同時,也傳達了對於自然活力的讚頌及鄉土環境的熱情關照。

【工業荒蕪】系列,透過文明廢棄物的拼貼,營造一種引人注目和發想的視覺新文本,啟發觀者從中去檢視,伴隨著今日工業製造文明和商業消費文化而產生的有形及無形弊害。

【生命‧愛】系列,將黃步青對自然大地的抒情觀想,延伸到對人間有愛的願景書寫,其中除了穿插藝術家對於土地環境的品質淪落、工業文化的暴力滲透、人文價值的停滯殘破…等的揭露與關照,在土地、家園的大愛和夫妻、家人的情愛之間,也有一種特殊的連結方式和呈現。

當代藝術館0803

爬樓梯上二樓是另一個奇幻瘋狂世界

當代藝術館0803

歡迎來我家-蓋瑞‧貝斯曼個展

亞洲首次的大型個展,除了展出貝斯曼三十年藝術創作生涯中,超過五百件的精采作品,貝斯曼也特意將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古蹟建築展場,重新想像打造成獨一無二、具實驗性質的家居空間。展覽空間個別區分成:歡迎主題的「客廳」、歡慶主題的「飯廳」、旅行主題的「走廊」、家族故事主題的「書房」、人文主題的「臥房」、玩樂主題的「個人小窩」、專業生涯主題的「工作室」、表演主題的「後院」、逃脫主題的「公園」及夢境主題的「小巷」,基於貝斯曼將創作及生活融合的特性,此次在客廳及臥房中的展品,將特別包括藝術家童年老家的家俱

 

當代藝術館0803 當代藝術館0803

飯廳

貝斯曼以童年老家的古董傢俱作為場景,刻劃家人分享食物、聯絡彼此情感的溫馨經驗。餐桌區展示了貝斯曼設計的桌巾及醒酒瓶等作品,牆上的畫作,卻暗喻了饗宴與飢荒、喜悅及犧牲的對比。此外,也有貝斯曼與《紐約時報》攝影師Holly Andres的共同創作,是在他老家飯廳拍攝,以「荒野女孩」為主題的攝影作品;而貝斯曼與西班牙名牌雅緻跨界合作的陶瓷雕塑〈貴賓〉,也呈現在此展間之中。

當代藝術館0803 當代藝術館0803

客廳(歡迎的空間)

貝斯曼構築出的客廳,充滿慶祝及懷念的氛圍,是觀眾來賓可以坐下欣賞作品、與朋友家人談話的空間。

當代藝術館0803   當代藝術館0803

臥房(人類處境的空間)

203展間以臥房的形式呈現,探討人類的愛及慾求、痛苦和犧牲等,強調了人文關懷的主題。對貝斯曼來說,慾望有無限多種的型態。例如:「阿嗚」以吸血的方式表達對愛及關懷的渴求;「無限女孩」一角則象徵在人們生命中,永遠無法獲得回應的另一種愛;名為「快樂儍瓜」的雪人因為愛上了美人魚,而甘願自我犧牲,讓愛人在融化的雪水中存活。

當代藝術館0803 當代藝術館0803 當代藝術館0803

廊道(旅行的空間)

Toby托比旅行世界的照片

當代藝術館0803

有影片,真羨慕他~~去太多地方玩耍了~

當代藝術館0803  

書房(家族故事的空間)

展出貝斯曼較近期的創作,其中不少是以自身家族故事為靈感發想。貝斯曼的父母親分別於2010及2012年過世後,他有意以藝術創作重啟家族歴史的探索之旅,深入挖掘並試圖詮釋貝斯曼家族的故事:身為東歐猶太大屠殺生還者的創痛,及他們逃難移民美國,白手起家打造一家六口快樂生活的奮鬥歴程。貝斯曼以自身獨特的觀點所拍製的紀錄片《神話生物》精華版,將會呈現貝斯曼獨特觀點下的家族歷史和場景

這間孩子最好不要入內,有點兒可怕

當代藝術館0803

小窩(遊樂的空間)

當代藝術館0803

後院(表演的空間)

當代藝術館0803 當代藝術館0803

創作室(工作的空間)

每個展間都有蓋瑞‧貝斯曼親自說明創作的由來,人不可能只有光明面也會有黑暗面,作品看似非常瘋狂,其實表現出人不同面貌。

當代藝術館0803

靈光‧山水─洪莆日美個展

極簡水墨藝術家洪莆日美是第一位獲得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碩士的韓國學生,之後於韓國取得藝術治療博士。身為創作者,她擅長以簡潔近乎抽象的圖像,來詮釋當代的自然情境及城市風貌;基於藝術心理學者的另一身分,她在舉辦展覽發表創作成果時,也特別關注藝術品與觀眾的直接對話方式,以及心靈交流的機制。

 

當代藝術館0803

當代藝術館0803

作品中有種寧靜感覺

當代藝術館0803

  

橫向構圖和弧形開展的遠景江山,搭配日出/日落的動態走位,以及隱形而可感的自然香氣等元素,寫照出空間無限延伸、時間緩緩流動的抒情畫境。這種對立卻又逐漸過渡交融的狀態,表達出藝術家心中追求終極和諧的價值觀,以及宇宙運轉總是趨於動態平衡的認識論。

燈光其實會從左邊開始日出到日落,拍攝只拍一小段

當代藝術館0803  

  

以近景特寫尺度,結合水聲、氣流和背投影動畫等,營造了高山流瀑「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張力視覺

這個展適合坐著慢慢欣賞

 

是不是很有趣小圖  ,三種不同風格的展覽一次滿足,每個展期大概是二~三個月,這樣來說應該一季來去一次,怎麼有怎麼棒的好地方,還不快去!cid_2E218E448  ..寫完我都累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a  的頭像
    Tina

    寫。記憶 & 拍。生活 & 走。旅行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