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作品將以莫內在巴黎近郊吉維尼(Giverny)私人花園所創作的花卉及自然風景為主軸,輔以其追尋光影留痕、雲天遊蹤、林海風跡等瑰麗豐富的作品,以「莫內花園」為名,向法國瑪摩丹美術館、蘇格蘭等地洽借重要大作,讓觀眾得以欣賞到色彩豐富、筆觸生動的藝術史鉅作



對我而言,風景並非絕對,因其分秒都在改變

透過恒常幻化的空氣與光線,周遭的氣氛讓風景充滿生命

對我而言,只有周遭的氣氛才能讓事物具有真正的價值

<吉維尼克勞德。莫內>



這次展覽中睡蓮系列裡喜歡這幅畫,看似雜亂無章,但充滿生命力~



最喜歡這幅,明信片質感不佳,畫看到時很震撼,好像就站在岸邊親眼看了一整排白楊樹、藍天白雲、水中倒影~



水中水草搖曳





好厲害~~就算是晚年視力模糊狀態所畫,作品一樣讓人能看出遠近、光影、倒影..

美術館人真多....入口還說要手機關機or靜音..很多都帶小小孩去是懂的欣賞唷...玩耍聲比任何聲音都要大啦~~展場空間蠻大中間還有座位,如果人少點會很不錯的...



這次展覽的內容涵蓋自1871年(同治10年)4月,蘇格蘭籍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 1837-1921),來臺灣所拍攝的珍貴臺灣紀實影像,至2010年的當代數位影像作品。預定展出117位攝影家及271件關於臺灣的影像作品。

「時代之眼」除了是照相機的「機械之眼」,同時也代表攝影者在不同時間,對外在世界的眼光與觀點,甚至是個人內在的「心底之眼」,將自己的思緒情感與影像合而為一。因此影像客觀記錄也主觀呈現了臺灣不同時代及地域的種種面向、生活記憶與生命感受。

展覽從1871年4月,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1837~1921)從廈門搭船來臺灣探險攝影,在高雄、臺南、木柵、六龜等地拍攝的人物及風景照拉開序幕。隨著淸領時期(1871-1894)、日據時期(1895-1948)、國民政府時期(1949-2011)等三個時代的影像,透過140年來生活在這島嶼的原住民、漢人、客家人、傳教士以及近來的新住民等各個不同的族群,從霧峰林家等名門望族、一般常民乃至於弱勢族群,共同經歷大時代改換下的衝擊、民間信仰的活力與風貌、以及天災人禍下的悲憫與重生。透過攝影者的鏡頭,紀錄臺灣先民生活及社會人文發展的軌跡,並生動呈現對時代的責任、生命的尊重、環境的關懷以及追求更為進步與人性的社會願景。







這展覽超有意義,照片有讓時間停止能力

看著照片,人們臉上表情猜測他們心裡想些什麼,以前人生活、服裝、髮型...好有趣....n年後台灣會變的如何? 愛拍照的請繼續拍下去,每一張都有歷史價值~是寶藏^^


介紹文字截至北美館--http://www.tfam.museum/Index.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a  的頭像
    Tina

    寫。記憶 & 拍。生活 & 走。旅行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