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博物館很久沒來參觀,發現不太一樣,原來2018年7月開始整修6年,2024年2月重新開幕,原本的圍牆打掉,整個很開闊,旁邊玻璃屋是博物館商店
影片分享
藝術家劉千瑋以史博館整建工程中所汰換的老舊屋瓦、地磚製作公共座椅,並將規劃移除自1982年豎立於庭園一隅、刻有清末民國文人周承忠從岳飛墨跡集字的「還我河山」石碑,打磨、重置、構成全新的公共雕塑。
1~2樓是特展區、3樓常設展、4樓餐廳荷悅、5樓特展區
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 1~2樓
展出期間-2025/01/17 ~ 2025/03/23
這檔特展沒看到真的很可惜,雷諾瓦、梵谷、畢卡索、陳澄波、張大千...畫作、陶器、瓷器、玉器..
常設展 在這裡,與大家相遇 3樓
期間-2024/02/21~
精選典藏文物110件,呈現史博與臺灣社會70年來共同經歷的社會文化變遷,成就「一座貢獻給理解臺灣近現代社會文化發展史的博物館」。
鑑古知來,藝術家涂維政為史博館量身創作,舉辦"我家有珍貴物件"活動,進行物件採集、翻模、複製、彩繪或仿舊處理,集合展示成多寶閣形式呈現。有幾樣是你認識的呢?
魂遁之舟 涂維政,材質為人造石,藝術家從2000年持續創作至今尚未完成的卜湳文明遺跡系列內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圓盤上包含由滑鼠、USD、網路搜槽、電源線等所編成的卷索紋,以及連結臺灣原生種的植物與蝴蝶構成圖騰,整體寓意並反思臺灣獨特的自然生態及科技網絡蓬勃遠景。
臺灣各地的美麗風景
大開眼界的展品,春秋時期 獸型器座、北朝時期 四面佛龕像碑、甲骨文研究
「中華文物箱」為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於1969年至1986年間積極協助政府建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之一,在18年的文化外交長征中,共有5批次文物箱製作及分配運送海外,就是這樣放在箱子裡展示,雖然是仿製品但對外國人來說能看到不容易,現場有影片說明這計畫
四樓餐廳 荷悅
一圜復始 鈔幣特展 5樓
期間-2025/01/23 ~ 2025/04/06
國立歷史博物館擁有豐富的通貨收藏,包括先秦到現代的各式銅、銀幣、銀兩等。
五樓是原本庫房,整修後才變成展覽空間
從古代錢幣到現代紙鈔的發展
各國的動物紙鈔,超漂亮
台灣博物館越來越強大,門票便宜展品豐富,每檔都推薦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