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展覽期間:2024/10/12 - 2025/02/02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2A.2B 展覽室
影片介紹
喧囂有紛爭吵鬧意思,膠彩並不是一開始就被稱為膠彩,而是1977年在畫家林之助的提倡下,參考水彩畫、油畫用繪畫素材命名的方式,才正式定名為膠彩。在這之前,日治時期它被稱為東洋畫,在1950年代正統國畫之爭時,則是面對各方疑慮,難以明確地被列名為國畫。綜觀膠彩在臺灣落地生根的過程中,經歷各種喧囂,無論是被質疑壓抑、爭取發展空間或重新探討膠彩畫種的起源,但是,藝術家們依然專靜自持地創作、傳承畫法並捍衛這個畫種。展出1920年至今百年51位藝術家共146件作品。
膠彩畫清雅絢麗兼蓄,基本以紙或絹為底,透過動物膠調和礦物質顏料或其他天然材質,如水干顏料、土質顏料、金銀泥、胡粉、明礬等進行敷彩,有時畫面亦會加入金屬箔的運用,費工費時費錢,一層層堆壘上去,導覽老師說這次展出有20層堆疊的作品。
還好有在展期快結束前去參觀,遇到導覽二個多小時精彩解說
細緻又真實的膠彩畫作
林之助的座右銘,象徵他活在當下,豁達處事的人生態度
明天有明天的風吹(明日は明日の風が吹く)
字面上的意思是「明天就吹明天的風」
命運,有時像風,說變就變,所以明天自然會有明天的風吹,說不定,就吹出了另一種方向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