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獵島計畫/潛入百年古蹟的島嶼冒險 名字取的真好
集資買票能先預約假日場次,後續買的只能平日參觀,1點開放前門口排滿隊伍,想說預約的人也太多..原來是沒預約到可現場排隊,預約人先進場,人數有管控
延著指標走段樓梯約十分鐘路程,路上充滿童趣,晚上會亮燈
完工於1908年美學設計,走道兩側各是希臘柱式的一根大柱、11根小柱與五面導流牆,柱礎有裝飾
有種不知道會不會出現怪獸之感
嘉義縣溪口鄉-建築中的花器 片片花
人們建築的生活空間,隨著離去被自然進駐成為花器,盛裝花草的姿態。在這裡,過去與當下並存,荒蕪和繁茂共生
野聊-風與海的雕塑 Miki Wei Studio
野柳長期承受風與海的刻蝕,時間成為風化作用的鑿刀,將地層的沈積岩侵蝕成各種雕塑,岩層與水中含有鐵成份,鐵質氧化生成氧化鐵,因而和火星地表一樣呈現紅褐色的地貌。透過花藝,經過時間洗禮後呈現出乾枯、碎裂,恰好呼應野柳特殊地景的色彩與質地
深海-以秘密填海 今晚我是手
反覆書寫直至深海海底,整片黑暗的海,承受太多而看不見的黑暗,包含著生物的地源與滅絕,有著人類的希望與貪婪
小琉球- 海璃波光 ZIAI Studio 自愛
海之於玻璃,一個柔軟無形,一個堅硬銳利
藍眼淚--時間的軌跡 Phytooo
藍眼淚又被稱作Mllky Sea Effect 是無數夜光蟲受力發光而成,像遙遠星空中的星子一閃一閃,如同海波翻轉到天際間
山林動物--他們的樣子 tigermilk
看見山椒魚、穿山甲、龜殼花
樹蛙、草鶚怎麼沒看到
太魯閣崖谷-摩厓.疊獻 歐陽慈
重新解構書本與紙質纖維,詮釋清水斷崖被時間侵蝕的空間維度
台北行道樹-有時風雨有時晴 鄒曉葦 Tsou
五種台北常見行道樹樹種,伴著我們度過一日、一生的不同時刻
芬園- 如陽光般閃耀 魏少君
紙纖維媒材的鏤空技藝,在虛實之間取捨,探索平面與立體之間流轉的創作。藉由刻畫鳥類飛翔的多變姿態,反思人造/自然的邊界議題。鳥類深具魅力的特質,便是能以飛翔能力跨越邊界,成為自由的象徵。
阿里山--森林微觀 臍加厝手路金工
森林裡富含各種質地,綠蔭叢生漫無邊界,我們是闖入者,亦是觀察者,輕放自己腳步,在日常感知的邊界外,細細擷取森林裡的微觀切片
東莒染色計畫--鐵鏽、植物與紅土染 鐵鏽物件
選取馬祖東莒島上具特色的植物,利用植物染、敲拓染的方式紀錄東莒十六種特色植物的色彩與姿態,並採集島上富含礦物質的紅土進行媒染
考古化石-岩層說 仰角35度
為展場的壓軸,作品轉化空壓浮凸的技法,將遠古時代的古菱齒象、藍鯨、貝類等古生物,從埋藏的化石到地表,一層一層的帶著大家進入深埋地底的萬年岩層。
台灣特有的地下宮殿 & 台灣特色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