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成立的故宮博物院,2015年90年大慶特別跟大英博物館合作百品特展,從200萬年前到現今從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中選出100件物品述說歷史,非常有意思與不可思議,每件物品旁邊都有詳細簡介,也可租借導覽機or團體導覽。
展期:2014/12/13~2015/03/15 故宮博物院 展覽區二 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區
官網--http://www.mediasphere.com.tw/bm100objects/
館內禁止拍照,下面簡介、圖片來自官網or網路,找不到圖片但覺得有趣的就文字介紹,希望有天能去英國大英博物館
其實來的是101件作品,0號作品是這件木乃伊棺內槨,因為大英博物館最受歡迎的就是木乃伊區,棺木上有張開翅榜的天空女神努特,要接受審判把心放在天秤上如果平衝就能重生不然就會被吃掉,頭頂部分有聖甲蟲圖樣(保護遺體作用),上面銘文寫的佘葐海特是位家庭主婦,但裡面木乃伊X光掃描後發現是位男性而且頭上還插著取出腦髓的刀子,是何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迦納1950年開始把生平的抱負or職業選擇棺木形狀,網路上打迦納棺木會出現超多各種的棺木種類,原本覺得可怕的棺木也變有趣,物品揭示了現代世界與古代文化之間的差異,也呈現了兩者相似之處。
肇端(西元前2000000至2500年)
我們今日生活的許多面向皆發端於西元前2500年之前。本單元展陳的物品見證了人類自建立農耕社會,從事早期藝術創作,以迄邁向現代生活過程中的多項初始發展。故事約自兩百萬年前開始,當時非洲的早期人類已著手創造工具。這些工具不斷發展,並伴隨早期人類自非洲傳播至中東、歐洲及亞洲,最終抵達美洲。末次冰期結束之際,先民們的生活發生巨大變化。游牧獵人逐漸發現照料作物與馴養動物的方法,繼而成為定居農民。定居生活需要不同的物品─能夠幫助耕種,使生存更為容易的工具。以陶製器皿烹煮食物及馴養牛隻等創新方式乃應勢而生。人類自始即清楚展現對製作美麗物品的渴望,而在末次冰期期間,更已開始描畫、繪畫與雕刻。無論實用或美觀,本單元呈現的所有物品皆與人類歷史的肇端有關。(官網)
人類最早物品就是手斧為了補抓動物食用,而追補過程也開始從非洲往歐、美、亞洲遷移。
最早的城市(西元前3000至700年)
人類進入定居農耕社會後,最重大的改變之一就是大型城、邦的興起。大約五千年前,北非、中東,以及南亞的肥沃河谷地區出現了城、邦,是為人類以大於村落規模群聚的開端。隨著人口增加,社會開始需要新的自我組織、加強控制方式。國王與其他類型的統治者乃應勢而生,貧富差距亦逐漸成形。大型城市社區的居民不再彼此熟識,作為溝通與紀錄保存工具的書寫系統,因而得獲發展。居住在城市社區的人們較以往更容易生存,部分人士亦得以從事休閒活動。棋盤遊戲開始受到歡迎,文學作品亦首度出現。此外,城市與鄉村居民均著手學習製作並使用金屬器具。此項新技術最終使他們發展出精緻與珍貴的青銅與黃金製品,成為彰顯權力與財富的象徵。(官網)
伊拉克美索不達米亞是有3~4萬人口的城市,蘇美古城烏爾王族墓園出土局戲是20方格遊戲,製成所需的物品不是當地產而且從各地而來,代表貿易已形成。
拉美西斯二世其執政時期是埃及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頭上二個王冠代表統一上下埃及,手上拿著權杖、鞭代表恩威盃並施,在位期間建立很多廟宇、雕像非常會行銷自己,1881年時他的木乃伊被發現。1974年時他的木乃伊被發現滋生真菌,埃及政府無法修復送往法國修復。埃及政府還為此特別發給其木乃伊民護照,職業欄上註明國王(已歿),以盛大的軍禮替他舉行出國儀式。而法國對其木乃伊,也在機場以元首待遇隆重歡迎~XDD
拉美西斯二世神廟,建于3300年前,整座神廟不是土石所建而是在山岩中雕鑿而出,每年2/21和10/21日(拉美西斯二世的登基日和出生日)的日出時分,從大門射入神廟內部的陽光會穿過60米長的大廳,直射聖壇上的拉美西斯像,但永遠不會照射到最左側的黑暗之神,他註定永遠藏在黑暗中。但搬遷後的神廟,因為角度計算不夠精確,太陽照入的時間延遲了一天為2/22、10/22。
寫字板是黏土製成,用蘆葦棒當尖筆在黏土上刻劃,風化後可保存千年
強權與哲學(西元前700年至西元100年)
大型城市中心建立後,許多社會開始將視野延伸至域外。城、邦紛紛擴張為帝國,各依其領導者能力及軍事實力而成為強權。帝國時代於焉到來,而每一個新興帝國均較前一個更為強大。龐大帝國的領導者必須善於謀略,並依賴兵力及有效的自我宣傳,始得確保成功。約西元前700年,亞述(Assyria)國王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建立了橫跨大片中東地區的帝國。四百年後,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征服了自希臘以至印度的地域,領土範圍且較亞述帝國為廣。歐洲與亞洲的帝國在此時相繼擴張,並因組織架構精進及資源管理有方而日益茁壯。這些帝國需要金錢方可繁榮發展,於是中國與歐洲出現了一種本身終將成為強權的新物品─貨幣。西元前五世紀,人們開始由新的方向思考社會本質,並表達對自身及接受統治方式的看法。孔子的教學改變了中國的政治與哲學風貌,雅典詩人索福克勒斯則寫下質疑市民與城邦關係的戲劇。(官網)
頭像錢幣的開始,亞歷山大配戴宙斯阿蒙神一對公羊角
儀式與信仰(西元1至800年)
歷史上,世界各地的宗教皆曾利用物品使信仰堅定的教徒愈益接近神明。本章中的物品皆與信仰有關,尤其側重宗教或社會儀式。許多物品供陪葬之用,可直接帶領我們進入其所從出的社會,一窺當時的信仰及期望。西元300年左右,世界宗教版圖開始變動,歐洲為羅馬帝國(Roman Empire)時期,中國則為漢代。在亞洲與歐洲,少數宗教信仰開始發展,佛教(Buddhism)、印度教(Hinduism)、基督教(Christianity)具代表性的形象表徵亦紛紛出現。西元570年,先知穆罕默德(Muhammed)誕生,伊斯蘭教(Islam)的傳播改變了中東。新宗教擴張,舊信仰式微;祆教(Zoroastrianism)、猶太教(Judaism)、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興起,使得歐洲與中東各地許多小型地方信仰消失殆盡。(官網)
祭典用是石材製成,墨西哥最古老球賽不能用頭、手、腳用胯部運球,用織物或編織製成腰帶保護腰部。
貿易與侵略(西元300至1100年)
西元500至800年間,世界各地新興勢力崛起,陸路與海路國際貿易益趨熱絡。其中,絲路為連接中國至地中海(Mediterranean)之貿易網路,商旅經行其上,可橫越長距離,運送香料及絲綢等奢侈品。絲路上的貿易多由中國的唐朝和伊拉克的伊斯蘭帝國主導,獲利可觀。大型國際貿易網亦促進了人口、思想及物品之傳播。佛教(Buddhism)的流傳範圍較以往更遠,於700年左右到達韓國、日本、爪哇。印度洋(Indian Ocean)海面蓬勃發達的貿易,使得東非開始出現穆斯林(Muslim)商人。伊斯蘭教(Islam)繼而傳入後,更改變了當地宗教及語言。歐洲的新勢力亦正將觸角伸至各地。查理曼(Charlemagne)對新歐洲的展望,引導了一項文化復興運動。維京人(Viking)的貿易路線與控制則向西延伸至北美,向東遠至撒馬爾罕(Samarkand)。歐亞之間往來日趨密切之時,中美與南美各種文化持續獨立發展,與世界其他地區互不干擾。(官網)
犍陀羅坐佛 西元150元巴基斯坦,首次以人的形象出現未被視為神明,重視他的獨特道德品行而雕刻。
犍陀羅佛教藝術是印度思想與希臘造型藝術的結合,佛像臉作橢圓形,眉細長、眼窩略凹、鼻子高挺,西洋樣貌。
創新與適應(西元900至1550年)
西元900以迄1550年的中世紀可謂為藝術與科技長足進步的時期。自經濟學至天文學,全球各方面的發展激發了細膩精緻工藝品的誕生。中世紀歐洲學者與工匠以古典時期知識為基礎,創造出當時最先進的科學儀器;日本的金屬工藝亦出現蓬勃發展。人類製作華美物品,以之表達對上帝信仰的渴望未曾一日或減。中世紀的創新技術在全球催生了精細雕琢、華麗鍍金、細膩描繪的宗教物品。設計與製作方面,中世紀物品展現了驚人的創新思維。本單元展示的許多物品已然成為文化表徵。鄂圖曼土耳其(Ottoman Turkey)的伊茲尼克(Iznik)陶器、中國元代的青花瓷、奈及利亞的雕像等,皆為代表性作品,足為其所從出的社會賦予定義。此等物品呈現的成就與輝煌程度,至今仍難超越。(官網)
1185~1333鐮倉時代大量製作,外表堅硬內部柔軟需費時費工。
最早出現紙幣中國唐朝(618~907年),此張是明朝戶部發行,當時一貫錢等於一千枚銅幣攜帶過重而發行但無回收一直發行造成通膨,最後廢除。
交會與聯繫(西元1500至1800年)
歐洲探險家於十六世紀成功航行世界一周,係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繞地球之紀錄。此一劃時代成就預示了真正交織連結的世界將即來臨,亦標誌歐洲帝國、殖民及商業擴張之開端,日後曾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新興的帝國主義雖促成貿易及經濟擴張,卻也衍生前此難以想像的奴隸制度、征服統治及剝削情事。全球各社會皆力圖適應衝擊自身文化認同的變革及各種新聯繫。陌生文化間的交會可帶來正面結果,亦可引發衝突。在貝南(Benin,今奈及利亞),謹慎運作的貿易活動使當地人民及歐洲商人同蒙其利。與此同時,宗教的變革與擴張既促成了族群容忍與融合,亦導致了族群分歧與戰爭。在爪哇,舊傳統與新信仰得以共存;在歐洲,宗教歧異卻引發了數十年的爭戰衝突(官網)
黑奴交易工具,50枚馬蹄形手鐲可購買一位黑奴,資料統計16~19世紀有1100萬黑奴被交易,數百萬人在路途中喪生。
我們成就的世界(西元1800年至今日)
始於十九世紀歐洲及美國的工業革命延續至二十世紀。工業革命預示了工廠與量產時代的來臨,以及持續至今日的全球性變革。十九世紀是歐洲帝國時期,殖民統治延伸至全球。政治體系與意識形態的衝突於二十世紀激增,使之成為前所未見的全球衝突與社會變革時代。世界各國紛紛起而對抗帝國主義,而歐洲的衝突更引發兩次世界最大規模戰爭。時至今日,我們利用塑膠及其他廉價材料,製造了更多物品。人類亦逐漸意識到「用後丟棄」生活方式對環境及全球資源的影響,並不時透過各種物品表達對其後果的焦慮,以及積極處理的態度。我們周遭不斷可見到足以表達希望、關切、創意的物品—創新、迷人,且能繼續留存,並將今日世界傳遞予未來世代的物品。(官網)
選最後第100件物品時,思考什麼最能代表當代,現代人不能離開的手機、電腦都是要用到電,目前世界上還有一億二千萬人在沒電中生活,但那些地方日照卻最多,太陽能8小時日照可提供100小時的照明,所以選出太陽燈具與充電器,面對貧窮、氣候變遷、困難挑戰成就創造力。
最後還有故宮特別為這次合作展出--大地全球一覽之圖 (清 六嚴繪1951年)
八幅 分為南北半球繪製並附圖說譯文,六大洲 神洲(亞洲)、祆洲(歐洲)、烏洲(非洲)、華洲(北美洲)、白洲(南美洲)、南洲(南極),說明世界很大要有宏廣的視野,現場要注意看台灣也繪製在裡面還有標註鹿耳門的位置。
入口處年表上面著名200萬年前到現今區堿分佈及文物,上面編號就是裡面展場物件編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