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大安路一段56號,每日10:00~18:30,周六延長至21:00,參觀人數25人為上限,勿碰觸展品,可攝影禁止閃光。
粉樂町 FB
富邦藝術基金會
粉樂町七年囉~怎麼特別有趣的免費展覽舉辦怎麼多年不容易,快去看看吧~


游文富--愛麗絲的大甜甜圈
懸掛樹林間數以千計的鮮豔竹片作為創作媒作媒材,紅磚瓦牆,相隔著台北東區的熱鬧與庭院內的靜謐,究竟這牆內牆外是真實?夢境?還是愛麗絲的花園幻境?
我覺得是外星球有人要降落


海蒂。渥特--我永不消失,因我的身影長存
好美的彩色地毯

是用3500電子手錶編成,地毯是游牧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供保護,更是家庭象徵,因為他劃出了住家與野外之間的分界,即使與生活緊密不可分,但存在時卻常被忽略,就好像我們對待時間的流逝,每天每夜,不管是抽象的時間或是具體地毯,我們似乎都沒有認真放在心上。

上面時間都是相同的,但會隨著時間流逝,手錶對時逐漸失去準度..

黃彥超--就帶著閃爍望遠鏡
穿梭在繁忙的都會街頭,飛速的光體從身旁呼嘯而過,迎面而來的人群讓我像是個靜止不動,對應著他們的圓點座標..突然之間,感覺到一股莫名的失重感,開始不斷搜尋身體眼睛可見之處,將它們拉近自己,這感覺就像吹起泡泡機,眾多訊息開始不斷朝我飛奔而來,就像電訊不斷侵襲著我..

康雅筑--56號屋帳
希望透過羊毛氈形塑住宅建築,它是關於駐紮與移居的意象,也是試圖去描繪出一段關於記憶與時光的連結,作品呈現著老房子所有關於「家」的記憶,也書寫著時光移轉的歷程。


池田朗子--their site/your sight in taipei
以極細膩的雕刻手藝裁切,讓照片、雜誌中的人、動物、建築..都像有了生命一般凸顯於平面,不僅打破平面/立體的分野,巧手創造令人玩味再三的微觀景致,彷彿畫出另一條地平線。

這就是藝術家為何為成為藝術家..只是運用隨手可得的雜誌,就能有這樣特別的效果





徐薇蕙--笑顏如花/你是我溫柔的武器
笑顏如花--透過一片片的面膜,象徵著皮膚與歲月的累積。
你是我溫柔的武器--將輕柔的面膜構成不同類型的槍枝組合,化身陽剛的武器
喔喔~是面膜製作的,完全看不出來



黃華真--3:15
我們不斷地相遇,然後分離。在每一段關係中,經歷著不同的密度與厚度,現在我試著描繪其中具溫度的部份,那些局部與瞬間在我看來是光...
寢臥空間之內留下的相像,或許就是這般種種關於人、事、光影、記憶、相遇、分的生活碎片..

老房子、老開關

劉瀚之--翻書機
書本成為一個風力製造的設備,閱讀者或懶散、半夢半醒趴在桌上任憑帶著書香味的微風吹拂臉龐,書頁裡的文字不停地在眼前掠過,像是速讀,同時也是速忘。

澤拓--elsewhere/within/trail
場景為觀眾一眼即可辨認的生活居家空間,卻被賦予之超現實的迷離,一種夢的邏輯、夢獨有的可能。


宇治野宗輝--木造之城的街區
以老舊或淘汰的家電為主要素材,放大你我生活中常被忽略的聲音與節奏。使用吹風機、果汁機、到電鑽,組成一支無人演奏的全自動樂團。
獨特節奏,剛開始聽覺得是首歌,但聽久了又覺得是噪音,如果那天電器累了,發出不滿聲音,應該就是這樣吧..哈

鍾順龍-微嗚
日常抓蚊子情節,持續的微嗚聲,提醒我們那個總是看不見,卻不斷聽見,即使看見了,反而視而不見的時刻,反覆驗證著存在與不存在的爭辯。
因為我在乎。所以它存在,在日常生活經驗中,曾經有一瞬間,可以讓我感受到存在的溫度,攝影,正是這個可以容納這般時空狀態的媒介

攝影是一瞬間感動,保存那一瞬間的存在

李佳祐--erebus
一張張照片,是藝術家翻攝自家族老照片,它們像是證據一般,說明著「我」從何而來,記錄下「我」的存在之前,所不曾參與的世界,讓現在的「我」得以獲得「為何存在」的解答
。
游文富--廚房的大蒸籠
廚房,充滿家氣味的所在,包裏著家人們所有喜歡的滋味。
戴翰泓--過門而入
穿越的廊道空間,引領著人們進去與離開,於此之外,它是否還能穿越其他維度介面?熟悉尺寸的入口,連結著微小的陌生世界,進入其中,正常的身軀將顯得過大,也因此爬樓梯這樣簡單動作卻遇到「瓶頸」..
人在黑暗中,看似無盡頭空間,心生恐懼,其實一切都是自個嚇自個..
大門與小門
全站熱搜